近30年中国短篇小说精粹txt下载
要编选出近30年的一部称之为“短篇小说精粹”的本子并非易事。首先要面对两个问题:其一,近三十年是中国当代文学盛产短篇小说的时段,自1977年起, 几乎每年都有不少短篇涌出,在众多之作中,哪些堪称“精粹”?其二,面对一个选择标准问题。也即怎么个精粹法,何为精粹?事实上,不同的衡量标准会导致不 同的编选结果,共同面对三十年,可以编出面目大异的几种本子。若仅从文学史角度考虑,那就得多选具文学史价值的作品,注重于当时影响,与后来创作的关联之 类。那样的选法,选一部文学史辅助教材可以,要拿给今天的读者看,就会发现很有一些具有文学史意义的短篇小说,已是时过境迁,恍如隔世了。本书选择了另外 的路径:既不主要从文学史角度进入,似乎也不完全从文体学角度进入,而是从“好看不好看”进入。这就淡化了以往或者单纯注重作家影响和文学史价值的方法, 或者片面强调“文体G.M”的方法,而是把侧重点向读者方面大大倾斜了一下。所谓“精粹”也者,大致的含义是雅俗共赏,好看,有趣,较为精短,文体特征和文 体魅力相对突出而已。当然了,所谓“好看”、“有趣”也是离不开文学史和叙述学的背景的,上述编选理念只能是相对而言。
为编此书,我重新查阅了1977年以来的短篇小说,先选出了其中相对优秀的一些。这个过程耗时很长,但也是个重新温习作家作品的过程。尔后,我再从这 些作品中选出为数有限的一部分,让它们来构成这部名为《近三十年短篇小说精粹》的书。其中抽抽换换,自不能免。说实话,第二次筛选过程十分艰难,因为这三 十年的短篇小说中确有不少好作品,而我又很熟悉,越是熟悉,选哪些不选哪些,就越是为难。
新时期之初的某些作品,在当时具有重要文学史价值,但今天读来却略显隔膜,直露,简单了,所以占的分量不大。本书只选了几篇,如《受戒》《爬满青藤的 木屋》《丹凤眼》等等。有些名家,在编选时有不同的考虑,如史铁生还是选了《我那遥远的清平湾》,因为此作不但是作为特定阶段的知青文学的代表作,而且颇 能展示出史铁生重人生、思命运的精神特质。贾平凹虽然有大量作品,但我还是选了其早期的《火纸》,它更能让人感受到一种地域文化精神的跃动。杨争光未选 《老旦是一棵树》而选了《蓝鱼儿》,因前者虽好,几近中篇,后者精短而有余味。毕飞宇的《哺乳期的女人》是作家的成名作,今天读来依然精彩,
其心理揭示能力令人称赏。王蒙《笑而不答》睿智、幽默的风趣仍是当下文坛罕有的。冯骥才的市井小说堪称一绝,这里的《俗世奇人》由于篇幅原因只选了《刷子李》和《青云楼主》两节。
本书把重点放到九十年代以来的新作上。刘庆邦的《麦子》从一个进城的打工妹建敏想在自己打工的酒店门前空地上种麦子写起,引发了在城市中无根的感觉, 很耐人寻味。在《玫瑰绿洲》中,红柯展现出了新异想象力和现代目光下的西部风情。徐坤的《厨房》以其女性主义视角,曲尽现代女性的某些隐衷,引人深思。赵 本夫的《天下无贼》则因据其改编的同名电影而名声很大,但比较一下文学原作与冯小刚的改编,个中的同异和得失,涉及到文学与影视之不同审美取向,很值得琢 磨。还有一些作品的入选是因为它自身特殊的原因或震撼人心的力量。倘若仅看文坛的知名度,飞花根本不算什么,但这位早逝的北大才女的笔下腕力着实令人惊 讶,在当时就激起了一阵涟漪,值得一选。她说,“这不是小说,里面的每一个细节都是真实的”。在《卖米》中,一个乡下女孩和母亲为了给父亲治病,在太阳下 一起去卖米,无奈的是,她们为两分钱的差价将两百多斤的米原路挑回了。作品对农民困境的表达是深刻的,一些细节至今让人感动甚至落泪。
最后想说,在编选过程中,有一些作品,有浓厚的文体实验色彩,一时影响较大,却因缺乏长久的阅读品性,最终放弃了。还有很多优秀的作品,由于篇幅实在太长而未能入选,在我是有一种割爱的痛感。现在,这个选本就只能以这样面貌出现了。我期待着读者的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