添喜郎电子书

八·二三炮击金门 封面

八·二三炮击金门txt下载

作者:刘白羽

分类:纪实文学

星级:

状态:完结

大小:566 KB

更新时间:2008-08-28

标签:台湾 金门 炮击金门小说简介:

厦门金门,近在咫尺,一水相连;自古而今,同宗共祖,一脉相传。多年来,登高远眺大、小金门,是前去厦门旅游者的一大心愿。
这心愿,包含着同胞的骨肉之情,更带着对一段重要历史的深刻记忆。观望今日翔游于两地的鸥鸟和帆影,人们难忘昨天飞掠的炮弹和震耳的炮声。尽管这“昨天”已过去四十年,然而,那一天,毕竟震惊了整个世界;那炮声,毕竟在两岸间延续了二十余年。
当金厦海峡乃至整个台湾海峡重归静寂时,当人们在没有硝烟的清朗之下以闲适之情观望对岸时,自然会思考昨天那场炮击的意义和价值。沈卫平同志也是一位登望者。所不同的是,他在为眼前的平和与安温感动的同时,对昨天那振聋发聩的巨响作出了既全且新、既理性又文学的回望与思考,将一轴巨幅精雕的历史画卷徐徐展现在读者面前。我对作品把握复杂重大历史题材的勇气和能力感到钦佩,我亦对年轻一代作者坚韧的努力和不俗的才华感到高兴。
精彩的故事离不开浓墨重彩。炮击金门是我军战史上最大规模之一的炮击行动,亦是中国及世界军事史上颇具研讨价值的经典之作,探寻并表现这台精彩剧目的酝酿、演出过程以及上演效果,本身就是那样激动人心、引人入胜。于是,我们看到,有壮观宏阔、慑人心魄的场景,有驾驭这台大戏的从领袖、将帅到士兵的叱咤风云、栩栩如生的人物群像,有构成这精彩一幕的感人且意味深长的细节、“诸元”……
这台大戏的主角作古者多,配角星散,寻访之难,可以想象,书稿尽现作者经年之心血。但是,作者并不仅限于此。在整部作品的抒写中,通贯着作者冷静的分析、全面的思考。所以,在冲天的火光中,我们始终可见当年复杂的国际大背景;在震耳的炮声里,我们适时听见作者今天精到的点评。重温那场大炮击,我们充分理解了其不容置疑的正义性;同时叹服指挥者作为政治家的远见、军事家的韬略,作为伟大爱国者维护国家统一的坚定原则性。
战与和,动与静,是矛盾的统一体。不知今天远眺金门的人们如何看待四十年前的山呼海啸与眼前这番宁静安然间的关系?作者在静寂中继续着思考,肯定了其因果与关联。在登望者中,他确实站在了一个更高的台阶。
历史进入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作者寻访当年的弹痕与已逝的炮声,决不是沉迷或留恋于那场经典炮击的高超技艺和有声有色的戏剧性。他何尝不希冀厦门金门渔歌互答、海峡两岸和风劲吹?
然而,纵是盈盈咫尺,今日仍是天堑;凭海临风,空气裹挟着对岸经年不改的鼓噪声,以及枪击大陆渔民的血腥味……
炮声轰响二十余年,达成了由动而静的平衡。如今,炮声远去又近二十年,静寂延至今日,则潜滋着一种不安与焦灼。
静寂中,希望与危机并存。
何时走出这静寂?中国人以足够的耐心等待了漫长的时日。如何打破这静寂?
中国人自有权力选择时机与方式——正如四十年前那样。但是,我仍然坚信,随着历史的进程,爱好和平的中国人一定能够开启智慧,找到新的、顺乎时代潮流、合乎两岸同胞利益的方法,
“期待着从‘八·二三’走来的历史,不再回到她的出发点”——这是作者的祈愿,何尝不是中国人共同的梦想?
走出静寂的终极,乃是走向一个共同的、神圣的主题。这个主题,四十年前,中国人民曾用一种强烈的、极端的方式向世界宣示过。
通向这个主题的途径可以选择,四十年前的方式是其中一种,我希望不再采用。
但是,主题不容更改!
这是《8·23炮击金门》的全部意义。
愿海峡两岸永远阳光普照!
愿两岸炎黄子孙美梦成真!
是为序。
刘白羽

小说下载错误报告

相关小说